生於1925年,Robert Rauschenberg是美國當代藝術的重要推手。

Rauschenberg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獨創的作畫技法,名為Combine Paintings。於傳統油畫上加入日常生活隨手可得的真實料件,如空瓶罐、輪胎、破鐵架、木櫃、球鞋、時鐘、甚至是電風扇。除了將傳統繪畫從二次元的平面空間帶入三次元的立體概念,也呼應了他一貫的創作態度;在生活與藝術的縫隙間找到創作的立足點。

結合了具象的生活物品與抽象的油墨水彩,Rauschenberg顛覆了人們對”破銅爛鐵”的定義,伸展了媒材的使用語彙,也間接將庶民生活帶進了藝術次元裡。此類作品最廣為人知的兩件為同時發表於五零年代的MonogramCanyon。分別使用了填充的山羊與老鷹,匯入紙張、織品、金屬、木頭、鏡子、玻璃、繩子與枕頭,這種幾無前例可循的大膽嘗試,將懸掛於牆上的畫框變成了擁有深度與厚度的立體擺設物。不但解構了一般人對於畫作(或作畫)的認知,也影響了後輩藝術家對於跨媒材運用的理解態度。

逐漸演變成三度空間的畫風,巧妙融合繪畫與雕塑的創作形式,他在繪畫的表面拼貼各式形象與物體,如老鷹、山羊或街道號誌。為反抽象表現主義的重要畫家之一。

一九六○年代,羅森伯格與安迪沃荷掀起普普藝術風潮,這時期的他,開始將照片融入作品,如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 此外,他也投入絹印(Silk Screen)繪畫創作,他最有名作品《床》(Bed)的誕生,便是因某天他一覺醒來,想要提筆繪畫,卻苦無銀兩購買帆布。他靈光一閃,拆下床單當畫布,塗抹上牙膏、指甲油,成就了這幅名畫。

 

羅森伯格創作的獨特之處,在於他混合多元材料的繪畫方式,他認為生活中幾乎一切事物如報紙、廣告與商標圖像、速食、漫畫、空瓶罐、輪胎、破鐵架、木櫃、球鞋、時鐘,到油畫、攝影、版畫、設計、作曲、舞蹈等等都可放進作品裡,不僅突破了傳統媒材之間如繪畫與雕塑的界線(傳統秩序),延伸了媒材的使用定義,同時更將藝術與生活做融合,他曾說:「繪畫是藝術也是生活,兩者都不是做出來的東西。我要做的正是處於兩者之間。」他的創作不但顛覆了一般人對於繪畫的理解,同時也影響了後來藝術家對於跨領域媒材運用的觀念。1960年代,羅森伯格與瓊斯(Jasper Johns)、凱吉(John Cage)等人的交往,讓繪畫展現出劃時代的意義,如與凱吉創作概念幾近的《白繪畫》(White Painting)便呈現整張空白的畫面,讓觀者自己決定它是什麼。此外,他也運用絹印法將雜誌圖片或知名人像照片轉印於不同的質地包括鋁、玻璃或衣服布料上,呈現出層層拼貼之間微妙有趣的質地。作為普普藝術與抽象表現主義先驅的羅森伯格,以其身體力行的藝術行動顛覆了藝術「應該是怎麼樣」的狹隘觀念,為當代藝術找到了另一種展現的可能。









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7099.html

http://artouch.com/artco/story.aspx?aid=2008060415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蕭老師畫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