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羅(Fernando Botero,1932 ~ )被譽為世界藝術家「巨匠」(maestro)。 以其獨特的具象繪畫風格,在1950與1960年代當時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大行其道時獨樹一格。他也被稱為是「文藝復興最後的偉大藝術家」。波特羅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畫中的人物及物體都是圓圓胖胖的,這也是和他出生於南美洲的文化背景多少有點相關。相對於「消瘦之美」是被認為是西方的、現代的,「宏偉的飽滿」(Grandiose fullness),這種的「美麗」(Hermosa, Beauty),在西班牙語系國家,通常是與大的、圓的、漂亮的,並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聯想在一起。

圓滾美學

他覺得會對「意象」進行這樣明顯及令人吃驚的變形(deformation),是完全出於美學的需要。他認為自然界現象也是變形的,只是依組成的成分,有或多或少的程度。這是對藝術再現定律的一種知覺上的改變,是一種偏離的表現形式(divergent expressive form),特別是從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強調的主觀表現定律而來。就變形而言,最好的例子便是波特羅的「圓滾」,相對於傑克梅第(Giacometti)的「消瘦」。

 

波特羅的創作主要是強調「體積」,是無意識的,試圖要創造出一種濃縮的、強調的形體。肥胖圓滾只是一種視覺上的展現,是因為畫面上沒有其他東西可以替代的可能性。 這種變形,就是由於他認為「巨大的東西」在感官上是刺激的,所追求的是一種「形式上的豐富飽滿」(formal fullness, abundance)。

他不描繪胖的人,每個人或物體,對他來說,沒有任何歧視或偏見,全都是圓圓胖胖的,到處都是膨脹到要爆炸的體積。例如胖的狗、胖的小孩、多汁到快要爆炸的水果等這些主題,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這些人物及物體,像是雕像的組件聚集起來。 他在尋找可以給予原型一種可觸摸得到的緊密度,一種能保持最高的三度空間力量。

影響波特羅的藝術:

1. 墨西哥壁畫運動三傑 - 奧羅斯科(Orozco)、瑞維若(Rivera)、史奎洛斯(Siqueiros) - 相較於架上繪畫(Easel painting),壁畫(Mural painting)提供這種靜止的巨大性深深吸引波特羅,並影響其之後學習濕壁畫(Fresco painting)技巧。

2.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 - 特別是14世紀(Trecento) ~ 15世紀(Quattrocento) - 弗羅倫斯的喬托(Giotto)、馬薩契歐(Masaccio)、法蘭契斯卡(Francesca)、烏契羅(Uccello)所描繪簡潔、體態優美的造形。 - 喬托認為肖像畫是要能達到「可觸摸得到的一種想像」(tactile imagination)。所描繪的人物及其面部皆是簡單的、骨骼大的類型,因為這可以給予最有力、觸摸得到的想像;如何在二度空間中描繪形體、附加體積及將他們結合在一起,並用緊密的輪廓線來增加體積的效果,而波特羅便是更加誇張了這些表現方式。

3. 哥倫比亞參觀西班牙團表演 - 其中互相推疊的侏儒表演者,讓他對堅實、緊密的人體形式更加著迷。

4. 立體派 - 畢卡索(Picasso) - 立體派(Cubism)大師畢卡索在1920年初的作品,注重人物的形體及存在,而不管真實的要素,這種對生物型態的變形也影響了當時年輕的波特羅對空間的處理。

5. 前哥倫比亞藝術、墨西哥民俗藝術,及巴洛克式的敘述方式 - 這些藝術中對人體的比例,是依照重要性,而非透視法則。作品中也可以明顯見到受到17世紀巴洛克式(Baroque)講故事的方式來作畫,如維拉斯奎茲(Velazquez)及魯本斯(Rubens),及對19世紀浪漫主義(Romanticism)有深遠影響的哥雅(Goya),這些是除了歐洲藝術外,其它影響波特羅的重要因素。

 

 




 



雕塑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蕭老師畫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